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作者 | 陈文琪

责编 | 靳永爱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激动的心、颤抖的手,你满怀期待地摁下电话按键,“喂,您好,我是XX调查的访员——”对方干脆利落地挂断电话,徒留你空空地惆怅。无数次失败之后,你不由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只道是:莫拒访,寒了访员心,空悲切。

痛定思痛,你和其他小伙伴们交流讨论,开始反思:为什么我又双叒叕被拒访?而且拒访的人员似乎以一些特定类型居多?难道这背后隐藏着什么奥秘?

 

1、拒访是什么?

讨论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定义。所谓问卷调查的拒访,指的是被调查者拒绝接受问卷填答或拒绝参与问卷调查的一种社会行为。进一步而言,问卷调查的拒访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正常拒访,即直接拒绝接受问卷调查,如拒绝入户、挂断访员电话或不回复访问邮件等;另一类则是特殊拒访,即表面上接受但只是应付性地胡乱填答。

在具体的调查过程中,较高的拒访率会使得访员为了满足样本规模的要求,使用备选的替换样本。而在概率抽样调查中,如果过多替换样本,就有可能使调查对象失去其随机性特征,因为这些接受调查的人大多是那些愿意接受采访的人。尤其是调查对象为高拒访率群体时,很容易导致系统误差。

国外的经验研究认为,拒访率通常在20%-28%之间,且该比率不因问卷长度、调查内容或地点而改变,但国内尚未见到相关统计。国内一些大型调查拒访率如下表所示:

表1 国内一些大型调查拒访率情况

 

2、谁在拒绝你?

拒访行为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由于可用数据的限制,几乎无法从实践维度对其进行归因分析。现有研究从影响因素角度出发,构建出受访者配合程度影响因素的关联模型(如图1所示)。研究发现,拒访家庭与参访家庭在家庭结构、规模等社会经济特征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我国被拒访的特点及模式与发达国家跟踪项目基本一致,受到受访家户和家庭主事者社会经济特征、参访经历等因素的影响。

图1 跟踪调查受访者配合模型

人口密度越大,拒访率越高。格罗夫斯和库珀、斯图普指出,调查项目开展的难度与人口密度程度呈正比。但人口密度是否直接导致拒访有待商榷,其更有可能作为中间变量施加影响。由人口密度增大产生的人际信任、自我保护意识等多种后果,使得人们倾向于更多地拒绝接受访问。

通常而言,男性的拒访率比女性要高。学者们主要从性别分工的角度进行解释,认为女性承担了大量家庭与外界沟通的事务, 与男性相比,她们对外来事务和人员更为宽容,从而更愿意接受访问。

居住在城市地区的居民相比居住在农村地区的居民的拒访率更高。城市中社会调查的高拒访率折射出城市性,在人际信任缺乏、受访者对现实利益回报无信心、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以及时间的自私(快节奏是城市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当个人时间被无由占用时便会形成对占有者或欲占有者的心理冲突和行为上的排斥,表现为“没有时间”成了受访者的主要拒访理由)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城市地区的受访者往往表现出更强的戒备心理和较低的配合程度。

受访者的收入水平与拒访率的关系较为复杂。针对部分发达国家跟踪调查项目的研究显示,低收入家庭更容易拒绝参与调查;但奥尔德曼等人却发现,受访者拒访与收入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即收入较高和较低的人员都比较倾向于退出跟踪调查。孙妍等发现,家庭年劳动总收入与拒访发生比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即随着年总收入的增加, 受访家户在跟踪调查中拒访的发生比也随之增加,换而言之,我国收入越高的受访者拒访率越高,这与格罗夫斯和库珀提出的社会经济地位与配合程度成负相关的观点相吻合。

访问耗时越长,受访者完成调查所需要付出的精力就越多,后期退出的可能性也相对较高。周桂林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对问卷调查的拒访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受访者平均希望在4.3分钟内完成调查问卷,上限为30分钟。对于绝大多数受访者而言,访问耗时过长的问卷绝不是一个好选择,也就不难理解其较高的拒访率。

敏感问题也影响拒访率。问卷设计应尽量避免收入、存款之类的问题,不论是面访还是电话调查,这类敏感问题往往会引起受访者的警戒和不适。虽然理论上电话调查的距离感较大,获得真实回答的可能性较面访高, 但事实上电话号码几乎可以直接锁定受访者个人信息,保密性并不强, 拒访也只需挂断电话即可,挂电话的心理负担和所花力气都小得多。即使访员再三强调保密原则,很多人被问到敏感问题时还是会直接挂断电话或拒答。

社会调查在一个国家的普及程度以及总的社会环境,包括人们对社会调查的信任程度,也对拒访率有直接影响。比如在伊斯兰世界,人们对社会调查的信任程度普遍较低,无疑会提高拒访率。由于公共部门的权威性,政府部门开展的社会调查的回答率一般高于其他机构开展的社会调查。值得警惕的是,如果调查市场中存在大量缺乏规范的调查,这一鱼龙混杂的局面会对受访者造成重复性的过度“认知剥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人们对社会调查的不信任。

物质激励给予的方式、时间点以及调查的方式对物质激励的效果也有影响:调查前支付物质激励的方式比完成调查后给予物质奖励能带来更高的调查合作率;现金形式的物质激励比礼物、彩票或慈善捐助的形式对合作率的积极影响更大。

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女性访员的亲和力更强,在接触到受访者后,女性访员劝说其参加调查的能力要略高于男性访员,拒访率较低。但是在基于地图地址抽样框的入户调查中,抽中的样本地址之间空间距离通常较大,女性访员在体力上较男性访员有一定劣势,对于多次接触受访者的尝试可能会力不从心。因此,在社会调查过程中,访员性别对于访问是否成功的影响较小,整体上没有特别显著的差异。

学历越高的访员在调查过程中遭受的拒访率越低。调查过程本身即为人与人的沟通,文化水平越高的访员更有可能清楚了解调查原理和访问技巧,因而能够更好地调控调查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反之则更容易招致拒访。

20-30岁的访员以及50岁以上的访员拒访率较低,而40-50岁的访员拒访率最高。年龄较小的访员多为在校学生,一般情况下工作积极度最高,也具备体力和精力优势;而年龄较大的访员通常经验丰富,随机应变能力强,在面对受访者时会展现出更高的权威性。

电话调查合适的访问时段是周一至周五的晚上和周六周日全天,这些时段受访者通常有较多闲暇时光, 心态也较为放松,以“没有时间”为借口挂断电话的概率较低。研究表明:工作日(周一至周五)期间,周三的拒访率较低;而双休日期间,周日的拒访率较低。在一天的不同时段,双休日的11:00-13:30拒访率较低,工作日的19:30-20:30拒访率较低。当然,不同地区人们的工作时间存在差异, 适合电话调查的时段也稍有不同,北方城市要比南方城市稍晚一些

入户面访合适的访问时段则是周一至周五的中午11:00-12:59和周六周日的上午及晚上19:00之后。工作日的中午一般属于受访者的午休时间,在家的可能性较大;傍晚17:00-18:59受访者一般都刚下班回家准备吃晚饭,不愿受到外人打扰,这一时段的入户拒访率相对较高。而双休日人们会适当地进行休息,上午在家的可能性较大,下午极有可能外出或有外出安排,不愿被打扰,而晚上19:00之后人们则会陆续返回家中。对于不同的社区,拒访率较低的时段分布也存在差异。主城区适合在中午11:00-13:00 和晚上 19:00 之后进行调查,城乡结合区则适合11:00-13:00 及下午 17:00-19:00之间尝试接触,镇中心区最适合的时间为早上7:00-9:00之间,而乡中心区和村庄在时间选择上较为自由,但最好的时间段在晚上17:00之后。

 

3、如何避免被拒的悲剧?

看到这里,想必你已经明白:拒访发生的原因虽然复杂,却又暗含着某些规律。我们固然无法改变一些影响因素(比如自身性别、随机的受访者特征、问卷设计等),但是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创造条件,降低拒访率。

作为聪明又勤恳的“数据蜂”,我们可以事先了解相关规则,在调查执行过程中自然、顺利地与受访者互动,增强其信任感;根据调查方式和人群特征,选择合适的调查时段(比如针对全国高校2022届毕业生的电话调查,工作日期间选择晚上19:00-22:00的“黄金档”时段拨打电话,拒访率相对较低);设法调动受访者对调查内容的兴趣,用尊重的语气、礼貌的寒暄、自然的微笑、诚挚的感谢营造一种和谐气氛,努力给受访者创造被尊重、被需要的心理满足。当然,面对不同的拒访类型,我们可以参考下表所列举的具体针对措施,见招拆招,灵活应对。

表2 如何消除受访者的顾虑

资料来源:胡以松. 线下调查实战-以CGSS为例[EB/OL].http://www.china-cssc.org/uploadfile/20211215/1639548381167388.pdf,2021-11-27/2021-12-29.

正所谓,一问一答当思来处不易,半分半秒恒念问卷维艰。

为社会调查而努力奋斗的人们恰如采集数据的蜜蜂,共同构筑起微观的现实蜂巢,以期酿造出甜蜜的真理。路漫漫其修远兮,科研道路上的“追梦人”们亦将上下而求索,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参考文献:

[1]曹伟. 从城市中社会调查的高拒访率看城市性[J].改革与开放, 2010, (22): 109.

[2]郝大海. 应答率的意义及其他——对中国“高”调查回收率的另一种解读[J].社会学研究, 2007, (6): 180-194, 245.

[3]江立华,谷玉良. 试论问卷调查中高拒访率与调查员积极性问题[J].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3, 28(4): 112.

[4]齐嘉楠. 无回答频次的影响因素研究及追踪措施探讨[J].2016, 37(6): 1-9.

[5]齐雪. 影响面访问卷单元无应答的因素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4.

[6]秦青. 提高CATI调查质量之我见[J].中国统计, 2011, (7): 52-53.

[7]任莉颖,邱泽奇,丁华,等. 问卷调查质量研究:应答代表性评估[J].社会, 2014, 34(1): 196-214.

[8]孙妍,邹艳辉,丁华,等. 跟踪调查中的拒访行为分析——以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为例[J].社会学研究, 2011, 25(2): 167-181, 245-246.

[9]王东,潘绥铭. 社会调查应答率分析[J].中国统计, 2010, (3): 47-49.

[10]周桂林. 问卷调查拒访原因的实证研究[J].黑河学刊, 2017, (6): 180-182.

[11]左才.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社会调查中的无应答问题与解决方法[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 62(2): 145-155.

[12]Alderman,Harold & Behrman, Jere & Kohler, Hans-Peter & Maluccio, John &Watkins, Susan.Attrition in Longitudinal Household Survey Data[J].DemographicResearch,2001,5(4):79-124.

[13]Allen,K., G.Simpson, D.Winn&G.Giovino.Response Rat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Ad-olescents in 1989 Teenage Attitudes and Practices Survey[C].Presented at the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Atlanta, GA.August,1991.

[14]Annette,Scherpenzeel & Vera, Toepoel. Recruiting a Probability Sample for an OnlinePanel: Effects of Contact Mode, Incentives, and Information[J].Public OpinionQuarterly, 2012,76(3): 470-490.

[15]Behr,A., E.Bellgardt&U.Rendtel.Extent and Determinants of Panel Attrition in theEuropean Community Household Panel[J].European Sociological Review,2005,21(5):489-512.

[16]Brehm,J. The Phantom Respondents-Opinion Surveys and PoliticalRespresentation[M].Ann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93.

[17]Campanelli,P., P.Sturgis&S.Purdon.Can You Hear Me Knocking: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Impactof Interviewers on Survey Response Rates[R]. Final Report for UK ESRC grantR000235776. London: National Centre for Social Research,1997.

[18]DeMaio,T.J. Social Desirability and Survey Measurement: A Review[M].Turner, C.F.,&Martin, E.Surveying Subjective Phenomena. New York:Russell Sage Foundation andBasic Books, 1984(2): 257-281.

[19]Fitzgerald,J., P.Gottschalk & R.Moffitt.An Analysis of Sample Attrition in PanelData:The Michigan Panel Study of Income Dynamics[J].The Journal of HumanResources,1998,33 (2):251-299.

[20]Goyder,J. The Silent Minority-Nonrespondents on Sample Surveys[M].Cambridge:PolityPress,1987.

[21]Groves,R.M.&M.P.Couper.Nonresponse in Household Interview Surveys[M].New York:JohnWiley and Sons,1998.

[22]Groves,Robert M.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Telephone Surveys[J].Annual Review ofSociology,1990,16(1): 221-240.

[23]Hawkes,D.&I.Plewis.Modelling Nonresponse in the National Child DevelopmentStud-y[J].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Series A (Statistics inSociety),2006, 169 (3): 479-491.

[24]Iyer,R. NCDS Fourth Follow-up 1981:Analysis of Response[R].NCDS4 Working Paper25,London:National Children's Bureau, 1984.

[25]Lepkowski,J.M.&M.P.Couper.Nonresponse in the Second Wave of Longitudinal House-holdSurveys[M].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2002.

[26]Nathan,G. A Review of Sample Attrition and Representativeness in Three LongitudinalSurveys (The British Household Panel Survey, the1970 British Cohort Study andThe Nation-al Child Development Study)[C].Government Statistical ServiceMethodology Series13, 1999.

[27]Ross,C.E.&J.R.Reynolds. The Effects of Power, Knowledge, and Trust on IncomeDisclosure in Surveys[J].Social Science Quarterly,1996,77 (4):899-911.

[28]Simmons,Eleanor & Wilmot, Amanda. Incentive Payments on Social Surveys: ALiterature Review[J].Social Survey Methodology Bulletin,2004(53):1-11.

[29]Singer,E., Hoewyk, J.V., Gebler, N., Raghunathan, T.E., & McGonagle, K.A. TheEffect of Incentives on Response Rates in Interviewer-Mediated Surveys[J].Journal of Official Statistics, 1999(15): 217-230.

[30]Stoop,I.A.L.The Hunt for the Last Respondent:Nonresponse in Sample Surveys[J].PublicOpinion Quarterly,2007,71 (1) .

[31]Tessler,M., & Jamal, A.Political Attitude Research in the Arab World: EmergingOpportunities[J].PS: Political Science and Politics,2006,39(3): 433-437.

 

话题:



0

推荐

严肃的人口学八卦

严肃的人口学八卦

322篇文章 7天前更新

以人口学的视角看世界,传播有趣的人口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