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最近是不是都被《都很好》刷屏了呢?虽然我们蹭热点来得晚了一些,但是对人口和社会问题的反思永远也不嫌迟。这部由于内容过于真实引起全民极度不适的剧讲了什么呢,就是一个由极度重男轻女的苏母、在苏母面前唯唯诺诺并且在女儿遭受不公待遇的时候连一句话都不肯说的苏父、学习成绩很好却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大哥、当惯了啃老族的二哥以及从小被当作透明人的苏明玉构成的原生家庭,以及在这个家庭背景下展开的故事。那问题的起源是什么呢——重男轻女。
 
“重男轻女”的思想起源
 
现在普罗大众都觉得重男轻女是中国古代乃至到现代较普遍的一种现象,但并不是自古至今一直都是重男轻女的。当人类走下树林,进入以打猎和采集为主的群婚制时期,就开始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从此一直到奴隶社会其实一直都是重女轻男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原始共产制家庭经济的瓦解,新的社会关系便产生了,男性所从事的家畜驯养、畜群繁殖等创造了极大的财富,也赋予了男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妇女的地位便逐渐下降,母权制的瓦解及父权制的最终确立,便是“重男轻女”时代的开启。所以按照恩格斯的说法,“重男轻女”是由生产力发展及男女分工推动所致。
 
那按照这个说法看来,重男轻女并不是一个偶发现象。比如,韩国及中国台湾出生性别比偏高、巴基斯坦女婴死亡率偏高、印度的出生性别比及女婴死亡率都偏高,那我们有什么可抱怨的呢?全世界有超过16个国家和地区存在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但是中国却是最严重的,一是出生人口性别比最高,二是持续时间最长,已经超过30年,同时波及的人口也最多。
 
我国的“重男轻女”表现及后果
 
衡量“重男轻女”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是出生性别比,它特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个阶段平均 100个出生女婴所对应的出生男婴的数量 ,正常范围是每 100名活产女婴对应 103 -107名活产男婴。
 
 
数据显示,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从1982年开始急剧上升,逐步偏离正常水平,不仅失衡水平逐年升高,而且失衡范围逐渐扩大,直到2007年开始趋于稳定在115左右。但是115是在正常范围内吗?显然不是。根据联合国确定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值为103-107,115已经超出了正常的人口性别比。大量的人口统计资料表明,出生婴儿性别比在世界各国基本一致,一般恒定在105左右。从世界上不同种族的人来看,黑人出生性别比在103下限,黄种人在107属于上限,白种人居中。我国出生性别比一直就在黄种人的上限之上,这表明我国已处于性别失衡状态很久了。同时,从2017年我国各年龄段的人口性别比来看,我国24岁以下的人口性别比接近120,这导致了适龄结婚的男性人口更加超过了女性人口。
 
这么高的出生性别比会带来什么后果吗?从个体来看,首先这会使很多人丧失择偶权,对婚姻委曲求全。其次,很多男性无法娶到妻子,并且在年迈的时候无儿无女、孤苦伶仃,使得生育、养老等很多家庭功能无法实现。
 
从社会层面来看,好像造成的危害会更严重一些。过多的人既无财产和家庭的羁绊,也无法解决自身的需求,便会滋生对抗社会的行为,还会产生更多危害妇女的行为。另一方面,性别比的失调也会使得社会结构失调,需求、消费及产业结构都需要再调整。最后,男性比例过多也会挤压女性的就业空间,造成劳动力市场失调。
 
“重男轻女”的背景及解决方案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么高的性别比呢?首要的是传统文化的影响,因为在农耕社会中,“养儿防老”、“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等观念还根深蒂固,它们是偏好生育男孩的社会文化根源。其次是经济基础的制约,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生产力仍然极其落后,生产和生活还需要靠体力劳动,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男性身上。同时由于没有健全的养老体系,需要依靠儿子来养老。再次,由于科技手段的普及,性别鉴定比较容易。计划生育政策对数量的限制,使得家庭更注重性别的选择。最后是社会性别的不平等。虽然现在国家政策导向和民众认知都倾向于男女平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女性在受教育机会、就业机会、劳动分配、政治生活参与程度等方面仍与男性存在一定差距,这也客观上导致了男孩偏好。在此情形下,选择性人工流产等现象,直接导致了性别比的失衡。
 
那么出生性别比的失衡难道就不能解决吗?首先,倡导“以人为本”的社会文化风尚,从根本上缓解人口性别比偏高的社会文化基础并缓解人们“养儿防老”的心理情结。政府可以弱化父权体制及父系继承制,使其不再左右人们的生育行为,从而改变男孩偏好及女性的弱势地位。其次,健全并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及养老制度,以便从根本上消除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经济基础。再次,营造友好的工作环境,完善产假及育儿假制度。不仅从文化上营造男女平等、弱化父权体制,更是要在制度上瓦解“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帮助女性平衡生育和就业间的冲突。最后,加快城市化步伐,缓解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地缘政治因素。提升城镇化率能提升女孩在当地社会经济的参与价值,从长远来看,这是治理出生性别比失常的长远举措。
 
最后,回到《都挺好》这部剧,剧中结局是苏明玉回家照顾失智的父亲,并且通过幻想修复了曾经的缺失的情感,感受到了久违的亲情,似乎获得了圆满的结局。这体现了什么呢?是不是所有的相类似的原生家庭最后都能够以这样的方式获得救赎呢?苏明玉最后表现出的大度以及一家人的彼此谅解是否就可以给这部剧中人物的生活划上圆满的句号呢?
 
如前所说,由“重男轻女”所带来的苏明玉乃至整个苏家都仍受到之前的意识形态的影响,最后苏大强仍需要由女儿辞职抚养,难道就因为传统上父母都是女性来照顾吗?苏明玉渴望从小没有获得过的家庭的温暖,不管在外获得多少成功和名望都无法抵消内心对家庭的渴望?这种设定仅仅满足了大家感情上的需求,但是苏明玉心中的伤可能永远无法弥补,这也可以从她的消费观以及她的两段恋情看出一些端倪。
 
那么在现实中,生活在“重男轻女”阴影下的苏明玉们会怎么样?她们会觉醒、会站出来反抗这种不平等吗?遗憾的是,研究显示大多数遭遇过严重性别歧视的女性,在她们生育子女的时候,反而会更加渴望男孩。她们本来是这种传统文化的受害者,却又不自觉成为它的代际传递和自我强化机制中的执行者。从“男孩女孩都挺好”到真正的性别平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伊能静的长微博讲述
知道第二胎怀的是女儿的心路历程
 
参考文献:
 
[1]陶涛,杨凡.出生性别比间接估计方法[J].人口学刊,2015,37(02):68-76.
 
[2] [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3]杨雪燕,李树茁.国际视野中的性别失衡公共治理:比较与借鉴[J].公共管理学报,2009,6(03):92-101+127.
 
[4]原新. 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有多难?[N]. 解放日报,2012-07-31(014).
 
[5]蔡菲,黄润龙,陈胜利.影响出生性别比升高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研究——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县级资料多因素分析报告[J].人口与发展,2008(02):48-53.
 
[6]李树茁,孟阳.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口性别失衡治理的成就与挑战[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8(06):57-67.
 
[7]杨菊华.出生人口性别比与和谐社会建设:一个定性和定量分析[J].人口学刊,2008(01):19-24.
 
[8]李树茁,胡莹,闫绍华.当代中国家庭生育性别偏好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六普数据的实证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4,20(05):69-76.
 
[9]穆滢潭,原新.“生”与“不生”的矛盾——家庭资源、文化价值还是子女性别?[J].人口研究,2018,42(01):90-103.
 
 
责任编辑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 李婷
 
本文编辑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本科生 熊英宏
话题:



0

推荐

严肃的人口学八卦

严肃的人口学八卦

322篇文章 7天前更新

以人口学的视角看世界,传播有趣的人口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