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上次看完吕利丹老师的《我的少女时代》,内心深受感触,因为我刚刚结束了为期一年在四川荣县的支教生活。这一年里深入基层,切身感受到了乡镇教育的现状,当然也收获了满满的感动,的确是人生不可多得的经历。
 
文 | 温馨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硕士研究生
 
提到基层教育,人们的印象大多都是贫困落后,教育资源匮乏,尤其是教师缺口很大。面对这一困境,政府和民间组织一直致力于改善贫困地区教育现状,其中支教是很重要的一环。支教的足迹遍布各个省份的贫困地区,当然西部省份居多,其中志愿者大多是大学生。
 
针对大学生的支教项目,可以简单分为长期支教和短期支教。长期支教时间一般为1-2年,基本都是由政府部门或公益机构发起的,比如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多家基金会和公益组织联合发起的“为中国而教”等等。短期支教主要是利用大学生周末或寒暑假时间,前往落后地区支教。通常是民间公益组织发起,也有学校和志愿服务团队组织。
 
长期支教一般要经过筛选和培训,而短期支教因为项目繁多杂乱,要求不一,有些面向校内的项目报名就可以参加。其实无论是长期支教还是短期支教,能够给学生带去的知识都是有限的,最重要的意义还是在于以身传教,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是非常精彩的,给他们“走出去看世界”的希望和动力。
 
我所参加的支教项目就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每年人大校团委会对报名的本科应届毕业生进行选拔和培训,组成人大研究生支教团。人大支教团现在支教地有四个,新疆塔城、云南兰坪、四川荣县和四川江安。近几年每一届人大支教团约有24个成员,被平均分配到各个支教地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用这不长的时间,去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
 
荣县印象
 
我支教的学校是四川荣县玉章高级中学校,位于荣县双石镇。提到这个地方,人大人应该都不陌生,毕竟是人大老校长吴玉章先生的家乡,而这所学校也是吴老先生亲手创办的中学。所以这段支教经历于我而言,又包含了特殊的情感在里面。
 
 
双石镇并不大,但作为县里的交通要地,交通十分便捷;镇里新建的农贸市场,逢单数日的集市上,也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当然在四川,必不可少的一道风景线就是,午饭过后,在暖洋洋的下午时光里,茶馆门口坐满了人,喝喝茶、聊聊天、晒晒太阳、打打麻将,好不悠闲。
 
“四川十二时辰”
 
支教初体验
 
初为人师,既激动又紧张,激动在于我小学受到一位恩师的影响,一直有一颗教师梦;而紧张是因为,我还从未站在三尺讲台上担此大任,这和之前在学校上台展示或演讲完全不一样。
 
支教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科目分配。当我听到要去教初二历史这个消息时,犹如晴天霹雳。回忆我的中学时光,历史是我唯一挂过的科目。教授历史只知道课本上的知识是完全不够的,所以每节课我都会花费4-5个小时的时间去备课,拓展更多历史故事,并且结合当今的时事。当然也会去旁听,向其他老师请教经验。功夫不负有心人,几节课过后慢慢找到了自己的上课节奏。
 
另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是学生基础差,个别学生难以管理。乡村的小学大多管理松散,很多孩子的父母也外出打工,这就导致了这些孩子到初中跟不上上课节奏,不知道怎么听课,甚至拼音还不会。最难办的是班里有个别极其调皮的学生,父母在外,祖父辈很多管不住孩子,任由他们玩耍,有的学生甚至通宵打游戏不回家。
 
我教的年级有一个学生,上课不听,迟到早退,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毫不在意,请家长来学校,他奶奶却也一切听他的,平时在家也是随心所欲,面对这样的学生真的毫无办法。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到,除了留守儿童,父母离异的、被领养的也不在少数。而对于这部分孩子,如果家长的关心不够,老师的压力就会倍增。
 
除了这些困难还有其他的磕磕绊绊,经过这一年的支教经历,我亲身体会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不易,讲台上的滔滔不绝,绘声绘色,都是台下一遍遍的练习,一年年的积累而来。所以面对新的学期,一定要倍加珍惜课上的时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点滴纯真与感动
 
乡镇的学生有的学生习惯很差,而且屡屡犯错,很难纠正。上课讲话,练习册抄答案都是常事,甚至有的懒惰到答案在手里都懒得动笔。考试的时候或者作弊,或者直接趴在桌子上睡觉,甚至在试卷问答题里,经常能看到“周润发”、“刘德华”等与题目毫不相关的内容。
 
我20多年没发过几次火,但在这一年里,几乎周周都要发脾气,好几次差点摔门而去。然而奇妙的是,再次上课时却又全都莫名其妙地忘记生气,原谅他们。其实我的弟弟也在上初二,也帮助我在一定程度上能去理解他们,而且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所以即使上节课发过再大的火,下节课再看到他们依旧感觉异常亲切。
 
在青春期这个阶段,这些孩子难免会有一点点叛逆,但本质上还是纯真善良的。有时候你不经意间的一句鼓励或关心,他们就会一直记在心里。
 
有的孩子只是因为开学没多久我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就喜欢上了历史;知道我总爱被蚊子咬后,会给我带驱蚊贴;看到我被调皮的学生气到后,会来安慰我逗我开心……有一次我因为一个小手术连续两周带口罩上课,这些孩子一改调皮好动的常态,上课非常听话,甚至还偷偷给我留了纸条,让我照顾好自己,多喝热水,真的极其暖心。他们是一群知道感恩的孩子,即使我离开以后也会每天问候早安和晚安。其实你在他们身上付出多少耐心与爱心,他们就会在你身上回馈多少爱与温暖。
 
离别前的最后一周,我给三个班的孩子定制了心愿墙。拿到卡纸的孩子们异常兴奋,纷纷写下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救死扶伤的医生、站在三尺讲台上的老师、身怀绝技的厨师、理想的高中和大学、和小姐妹友谊长存、环游世界、尝遍各地美食……小小的卡纸上,写满了他们五彩缤纷的梦想。
 
 
这一年支教生活,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遇见了他们。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调皮活泼的少年气,懵懂无知的莽撞,也看到了心怀梦想的坚定,不惧未来的勇气。成长本就是这样,跌跌撞撞却又不轻言放弃,这是他们带给我最大的感动。
 
对当前基层教育现状的思考
 
在收获感动的同时,这一年的支教经历也让我切身体会到了乡村教育的困境。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下,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极不均衡,乡村的教育资源远远落后于城市。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近十年政策的大力扶持,乡村的硬件设施有了明显的改善。人大支教团在荣县有三个支教学校,一所在县城里教学设施有保障,另外两所虽然在乡镇,但每个班都安装了多媒体设施,计算机课也正常上,实验室器材也比较齐全,硬件设施与之前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善。
 
即便如此,乡村教育资源依旧是不均衡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薄弱。原因一是招不到教师,二是招到了也很难留住,三是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招聘的没有退休的多。虽然政府一直鼓励教师从城市到农村任教,强调城乡教师交流和轮岗制度,而且落实了乡村教师的补贴,但这个问题依然存在。
 
在我支教的这一年,除了我以外,初中三个年级只有三个历史教师,而今年其中一个教师今年马上退休。教师数量严重缺乏,导致很多教师跨年级、跨学科教学,政教分开更是难以实现。往往一个年级的副科只有1-2个教师,教学安排、备课教案、试卷出题、考后质量分析、新课程改革等等都是由一个人完成,所以每一位教师的任务量都非常大,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根本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创新教学模式。
 
除此之外,乡村学校因为办学水平较低,能获得的高级职称的比例也比较少,职称晋升“难于上青天”,许多教师一直看不到前途和希望。再加上工资待遇不如城里,工作任务量也比较大,即使刚任教时怀着满腔热血,长此以往,也难免会出现懈怠,丧失了工作热情。
 
有的老师,课上站满40分钟就算任务完成;有的老师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对其他学生不管不问,甚至冷嘲热讽,指着心愿墙上学生们写的梦想说,你们这些都是在白日做梦,高中都考不上。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对一群尚且怀有梦想的孩子进行消极的打击,都违背了教师这个职业的初衷。
 
此外,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家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然而对于乡村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总是缺失的一环。根据县教育局提供的2017年的数据,全县一共57所中小学,其中义务阶段的初中、小学有53所。在5.4万的中小学生中,有1.5万是留守儿童,占比将近30%,是一个非常大的比例。随着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的规模可能还会继续扩大。
 
而且荣县留守儿童的分布极不均匀,城乡差异大,呈梯级延伸。在距离县城最近的旭阳镇,9所小学、2所初中超过2万的学生中,只有不到20%的留守儿童,而部分乡镇学校不到300名的学生中,留守儿童占比高达70%。这些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而祖父辈的教育意识不强,教育方式也往往是不合理的。家长的不管不顾甚至不配合,给学校和老师的教学工作增加了极大的难度。
 
出身于乡村的孩子,大多家境平平,学习几乎是他们打破阶层束缚的唯一途径。然而城乡之间这道难以逾越的沟壑,使得这条路愈发艰难。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变化在持续进行,城市化的脚步在不断迈进,希望不久的将来乡村教育也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家庭和学校能够形成教育的合力,给乡村的孩子带去更优质的教育。
话题:



0

推荐

严肃的人口学八卦

严肃的人口学八卦

322篇文章 10天前更新

以人口学的视角看世界,传播有趣的人口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