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编者按:
中国人都迷信数字的含义,这就是11.11成为单身象征的由来。四个代表单数的“1”合起来大概是单的极致,也就成了单身的代名词。也许,单身们需要一个日子集体自嘲,也许,他们更需要一个日子来突显单身贵族特征,商家抓住人们的心理,这一天最终演变成一场商家的狂欢。今天,当你在不断刷各大电商网站刷到停不下来时,盐巴带你全面了解一下单身的人口学意义,解答“光棍的含义是什么”“剩女真的是被剩下的吗?”“单身狗还是单身贵族”“日本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结婚了”等一系列大家最疑惑、最关心的问题。
 
1、“光棍”知多少?
 
“光棍”一词一直缺少统一的定义。据《现代汉语辞海》,“光棍”主要有两个含义:①地痞,流氓; ②俗称没有妻子的成年人,或单身汉,与英文词“bachelor”相近。研究者主要将“光棍”定义为“没有配偶的适婚男性”或“指因为各种原因而未能有妻子的成年男性”。
 
“光棍”本身反映的是婚姻状态,之所以成为一项社会问题研究,是因为被迫的单身现象由于婚姻生活得不到满足,可能会引发买卖婚姻、童婚、强奸等一些社会犯罪行为,同时单身男性自身的生活、养老等保障也成为一个挑战。从产生原因看在人口学层面上,“光棍”现象的根源是人口性别比的失衡;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它又和“向上婚”、男女婚龄差等婚姻匹配模式有关。
 
根据《2018年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数据计算,2017年20-44岁的男性比女性多1159万。据国家人口发展战略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与2003年抽样调查进行预测,2020年20-45岁的男性将比女性多3000万人左右,由此推测2020年我国可能出现3000万光棍大军,且农村地区最为严重。
 
当然,3000万是个耸人听闻的数字,学了人口学,就应该科学解读这个数字,并不是说这3000万就真的成为结不了婚“光棍”了,结合中国的人口、家庭转变,推迟婚姻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这里面有很大的比例最终仍然是会走入婚姻的。而真正成为公共政策关心的社会问题应该是那部分被迫结不了婚的男性。
 
2、中国有多少“单身狗”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我国青年普遍推迟初婚年龄。从2000年到2017年,我国人口在20-24岁、25-29岁、30-34岁、35-39岁年龄段的未婚比例均显著上升,但在其他几个年龄段的变化较为平稳(单身的你,其实并不孤独!遇到父母以“邻居王叔的儿子/女儿的孩子都上小学了”的理由催婚,你或许可以把这张图给父母看看)。
根据2010年及2015年男女分年龄段未婚比例变动趋势可以看出,婚姻进一步推迟,男性的未婚比例始终高于女性。
大约在30岁以下,受教育程度越高则未婚比例越高,是一种推迟婚姻,而在30岁以后未上过学的人群未婚比例则明显高于更高教育程度的人群,显示出婚姻挤压。
 
在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未婚比例高于男性;而在受教育程度最低的人群中,在各个年龄段男性的未婚比例均显著高于女性,且在45-49岁与50+年龄组时,男女性的未婚比例差值仍较大(在此仅以“五普”、“六普”数据为例进行分析)。因此“甲女丁男”现象得以验证。对比2000年与2010年,可以得出,在受教育水平较高的情况下,青年人口未婚比例的性别差异在缩小。
 
3、“剩女”真的是被剩下的吗?
 
在中国媒体语境下的“剩女”通常指高受教育程度,在接近30岁的时候仍然单身的女性。但是,有研究表明,“剩女”之所以被“剩下”,不过是因为她们太优秀!用更严谨的学术语言来表达的话,就是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婚配模式中的受教育程度与年龄的不对等。
 
 
图片来源:Qian Y , Qian Z . The gender divide in urban China: Singlehood and assortative mating by age and education[J]. Demographic Research, 2014, 31:1337-1364.
 
首先,仅从受教育程度上来看,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男性结婚的可能性升高而女性结婚的可能性下降,尤其是30岁以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在婚姻市场优势更小。如图1,总体上女性初婚率高于男性,但是分受教育程度来看,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加,两性初婚率的差异在缩小,在大学本科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中女性初婚率甚至低于男性。
 
 
图片来源:Qian Y , Qian Z . The gender divide in urban China: Singlehood and assortative mating by age and education[J]. Demographic Research, 2014, 31:1337-1364.
 
图2显示,总体上,男性比女性结婚更晚,女性在20-29岁之间初婚率更高,男性在30-49岁之间初婚率更高。不同受教育程度的结婚率也有较大不同,且存在很明显的性别差异。20-24岁之间,初婚率随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下降,在30-49岁之间,拥有更高受教育水平的男性结婚率更高,而女性的情况则相反。
 
从婚配模式角度考虑,婚配模式中的受教育程度和年龄的存在性别不对等。大多数的结婚的夫妻通常是男性受教育程度更高、年龄更大。上图显示中国城市中的大多数人倾向于与和自己同样受教育水平的人结婚,但在受教育水平不同时,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选择比自己学历低的配偶。
 
中国传统的丈夫年龄更大、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婚配模式仍然占主流,但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婚姻市场的格局在改变,然而男性在考虑配偶的选择时并未赋予女性教育水平相应的价值,反而认为女性更高的受教育水平促使她们有更高的职业追求,将会牺牲她们成为“贤妻良母”的机会。中国家庭性别角色的平等仍然任重而道远。
 
可见,中国城市地区高学历女性确实面临“婚姻挤压”问题,但“剩女”的称谓是不合适的,她们更可能不是被剩下的,而是主动做出的选择。
 
4、世界范围内分年龄未婚比例的情况?
从全球各个国家趋势看,结婚仍然是一个主流趋势,绝大多数人都会在40岁之前经历一次结婚。不过也应该看到,各个国家到50岁还未结婚的比例也不可忽视,日本超过20%,是几个国家中分年龄未婚比例最高的,韩国也在10%以上。近些年,东亚国家的平均初婚年龄不断推迟,在日本和韩国,一半左右人口会在30岁到来时仍保持独身,这无疑会使本就低迷的生育率更加雪上加霜。
 
5、日本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结婚了?
 
“单身”是相对于“非单身”的一种婚姻状态,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生命历程里的一个阶段,最终会告别这个阶段走向婚姻。但是,如果将单身“进行到底”会是怎样的情况?究竟是延续一生“爱自己”的浪漫?还是终其一生“孤独终老”?邻国日本的情况或许会给大家一些启发。
 
近些年反映日本婚姻家庭现状的电视剧有不少,像《东京白日梦女》,《我不是结不了婚,只是不想》,这其中,2016年由新垣结衣主演的《逃避可耻却有用》,引起了对当代日本青年婚恋的热烈讨论。
 
剧中男主津崎平匡是一个程序员,35岁,从未恋爱过,由于森山实栗(新垣结衣饰演)到家里照顾家务十分出色,并在森山的提议下“像就业一样结婚”,签订了“婚姻合同”,二人像雇主和雇员一样,没有任何爱情联系的生活在一起。
 
最终,美丽贤惠爱幻想的女主和单调古板的程序员产生了感情线,并且最终走到一起。但这毕竟是编剧手下美丽的童话,现实是像津崎平匡这样的大龄单身男青年在日本普遍的存在。
截至2015年,日本男性有23.4%的人到50岁时还没有结过婚。这意味着在日本,大约每4个男性中就有1人是“终身单身”的,并且这一趋势还在进一步加重,对男性的“婚姻挤压”现象不断加剧。相对于女性,男性更容易“孤独终老”,影响因素主要有,适婚人群性别高、男性相对受教育水平较低,经济困难等。
从2000年以来,日本的结婚率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平均初婚年龄不断升高,许多人选择长期单身。日本文化中婚姻与家庭相捆绑带来的“婚姻包袱”给年轻人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在许多年轻人看来,家庭是对自我发展的一种束缚和负担。
 
此外,对女性而言,结婚后意味着退出劳动力市场,为了家庭要牺牲自己的事业;并且妻子的角色在家庭中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和责任,这其中包括对子女的养育。对男性而言,日本经济的不景气,使得承担整个家庭支出的压力变得分外沉重;此外,有研究显示,适婚人群的性别比较高,也对男性择偶带来一定程度的挤压。因此,许多日本人选择享受单身生活的轻松自在,而不愿进入婚姻生活,这一点在东京、名古屋等大城市更为明显。
结婚率的降低影响生育率降低,从2011年开始日本人口出现了负增长。作为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2017年日本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87.3岁。同时,日本也是世界上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15年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26.6%,养老问题成为日本社会严峻的挑战。
 
6、中国的离婚率变化和地区差异?
中国的离婚率自1985年以来一直处于持续上升趋势,1985年仅为0.44‰,2017年为3.15‰。
2017年,我国离婚率最高的几个省份是黑龙江(5.19‰)、吉林(4.9‰)、重庆(4.9‰)和内蒙古(4‰),离婚率较低的几个省份是西藏(1.2‰)、海南(1.93‰)、广东(1.99‰)。
 
离婚率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似乎并未呈现出很强的相关关系,反倒是文化的因素可能起了更重要的作用。当然,因为数据限制,离婚的研究还非常有限,随着离婚现象的增多,相信相关的研究也会增多,我们对离婚的认识将会更加全面、科学。
 
7、单身贵族还是单身狗?
 
每年的11.11,在这个高呼着“恋爱打折双丰收”的日子,家庭至上和消费主义的观念如同两座大山一样压着我们的肩头。在世纪之交之时还流行的“单身贵族”一词,现已被“单身狗”所代替。到底是单身狗还是单身贵族?且听学术研究怎么说。
 
穿透婚姻与家庭的迷雾,我们看到了亲密关系,看到了情感依赖,也看到了藏在婚姻家庭这一社会结构背后的,是人群中巨大的而赤裸裸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不平等。
 
主流的研究仍然认为,结婚有助于提升青年的主观幸福感(刘鹏宇,2014;池丽萍,2016;宋健等,2016),其中性别、年龄、城乡、受教育水平等因素都会起到调节作用,比如婚姻对城市男性青年的影响呈正向作用,对女性呈负向作用 。但以上影响因素均呈现出数据来源不同则结果不一的景象。
 
在开展分人群研究时,中国的高学历女性却明显表现出了“幸福单身“的状态(赵玮等,2019),并且在韩国处于同样社会经济状况的女性被称为“黄金单身女”,由“Gold miss”直译过来。高学历女性的单身状态对其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且这种提升作用的主要因素为个体更平等的婚姻态度、人力资本的提高带来的经济社会地位提高以及社会与家庭对女性单身的宽容度提高。
 
婚姻与家庭作为社会资本的补充,与其他的相似形式共同竞争,来达到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至于双十一单身的是“单身狗”还是“单身贵族”,本质上反映的是婚姻家庭这一社会结构在个体的社会资本中占据着什么样的位置。
 
参考文献:
[1]Nozaki, Y., & Matsuura, K. (2010). The increasingly high sex ratio and lifelong unmarried rate in Japan. Journal of Population Research, 27(1), 43-57.
[2]Qian Y, Qian Z . The gender divide in urban China: Singlehood and assortative mating by age and education[J]. Demographic Research, 2014, 31:1337-1364.
[3]池 丽 萍 . 中 国 人 婚 姻 与 幸 福 感 的 关 系 : 事 实 描 述 与 理 论 检 验 [ J ] . 首 都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 2016(1):145-156.
[4]高圣国.具有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中国人口预测模型[J].统计与决策,2011(05):26-27.
[5]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J].人口研究,2007(01):1-10.
[6]李永贤.人口社会学视角下的贵州牌坊村“光棍”现象思考[J].人口.社会.法制研究,2009(00):180-185.
[7]刘鹏宇. 婚姻、生育与幸福感— 基于 WVS 数据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8]刘燕舞.农村光棍的类型研究——一种人口社会学的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03):160-169.
[9]宋健,王记文.中国青年的婚姻状态与主观幸福感[J].中国青年研究,2016(09):5-12+37.
[10]赵玮,刘旭阳.中国高学历女性的“幸福单身”——对单身状态与主观幸福感的经验研究[J].财经研究,2019,45(04):42-53.
 
本文作者:靳永爱、张露尹、熊英宏、董浩月、王中汉、王涵、程雪倩
文稿整合:熊英宏、张露尹
图文编辑:欧阳婕、庄溪瑞
责任编辑:靳永爱
话题:



0

推荐

严肃的人口学八卦

严肃的人口学八卦

322篇文章 10天前更新

以人口学的视角看世界,传播有趣的人口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