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这几天,“死亡率”这个词在各大报道中频频出现,有算出最初确诊的41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死亡率是15%,也有算出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死亡率是3%。实际上,“死亡率”看似简单的指标,却是一个常常被误解和误用的概念。15%或者3%其实是病死率(case fatality),即死亡人数作为分子,确诊的病人数作为分母。
 
那么,传统人口学(跟医学中的定义还有所不同哦)中经常说的死亡率到底是什么,又是怎么计算的呢?
 
我们有三个死亡分析的基本指标:死亡人数、粗死亡率、性别年龄别死亡率。
 
死亡人数是计算死亡率的基础,是某时期(通常指一年)某地区人口中因各种原因失去生命的人数的累计。因此,死亡人数是时期指标,与人口规模和时期长度有关。
 
死亡率是反映人口死亡的强度。粗死亡率(死亡率)指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某地区死亡人数与该地区平均人数(实际上还与“人年数”这一“高深”的概念有关,不过我们通常用这一时期的期中人数来代替平均人数)之比,表示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期的死亡强度,通常用千分比表示。中国1978年以来的粗死亡率基本在6—7‰的范围波动。2019年中国人口粗死亡率为7.13‰。
 
*在统计死亡人数时,特别要注意婴幼儿人口,通常不包括出生时已无生命现象的胎儿死产数,但需要包括出生后不久就死亡的活产婴儿数。
 
我们通常所说的死亡率之所以叫“粗”死亡率,是因为该指标的分母是包含了所有年龄性别人口的总人口,描述的是总人口的死亡水平,但实际上,不同性别、年龄的人口具有不同的死亡率水平。
 
年龄别死亡率是一定时期内某地区某年龄组的死亡人数与该地区该年龄组平均人数(跟粗死亡率类似,也常用期中人数来代替)之比,简而言之,就是按年龄分组计算的死亡率。
 
回到新型冠状病毒的死亡率计算上,严格来讲,按照目前公布的数据,截止2020年1月28日上午10:50, 全国确诊4535例,死亡106例,病死率为2.34%。这也是一个高估了的数字,没有考虑到尚未确诊的人数,甚至已经感染并未就医的人数。
 
如果我们将武汉、湖北其他地区、以及湖北以外省市的病死率分别计算,就可以看到它们的数值分别是:5.35%、1.33%、0.33%。武汉和湖北其他地区显著更高的病死率很大程度是因为感染人数漏报所造成的,当然也不能排除中心传播源毒性较大,医院救治资源短缺等原因。但是一个比较合理的估计,新型冠状病毒的病死率应该只会略高于甲型H1N1流感1%-1.5%的病死率。当然理论上讲,病死率要到最后统计的时候计算才靠谱些。所以千万不要自己吓自己!
 
如果要计算死亡率,分母应该包含一定时期一定地区内所有人口,这个数字将非常小。并且,死亡归因也是一门大学问,一个人因病死亡的时候往往患有多种疾病和并发症,这一次新型冠状病毒所导致的死亡也主要发生在有基础病的人身上。
 
另外,国家卫健委在每年的《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会公布疾病别死亡率(单位为1/10万),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查询。
 
这里再呈现一下国家公布的2009年排在前10位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
虽然根据目前数据没法计算年龄别死亡率,但大家关心不同性别年龄的人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情况,这里要解释一下。最初得到的印象是感染人群中老年居多、男性居多,如果考虑到暴露在病毒中的概率也是这个人群居多,那么并不能说明儿童和女性不宜受感染,已有专家表示所有人群都易感,感染人群中主体还是中青年。所以人人都要做好防护工作,保护好自己。
 
最后,祝大家健康、平安。无聊的时候可以看我们的八卦,给我们写八卦!
 
参考文献
 
宋健. 人口统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
话题:



0

推荐

严肃的人口学八卦

严肃的人口学八卦

322篇文章 7天前更新

以人口学的视角看世界,传播有趣的人口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