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七普”是中国在站上“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前夕所开展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七普”有效地经受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严峻考验,平稳地完成了挨户采集逐人登记的系统工程,最终获取了详实的统计数据、形成了扎实的数据公报。这为我们进一步地完善人口发展战略、更长远地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从而切实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数据支撑。
 
普查区别与其他各种调查的最大区别,就在与“普遍调查”,所以普查质量的最核心指标是“漏登率”。第三、四、五、六次人口普查的漏登率分别是0.056%,0.07%,1.81%, 0.12%, 0.05%。国际上一般把漏登率是否超过3%作为衡量普查质量高低的一个标准。漏登率低于3%,均属于质量较好的普查。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几次普查漏登率基本都在1.5%到3.5%之间。我国历次普查质量都比较高,但第七次人口普查能够把漏登率能够控制在0.05%,显然是一个极其巨大的成功,它比许多发达国家的人口普查质量高得多,是世界一流质量水平的一次普查。
 
在人口大流动、大变化的背景下能够取得如此高质量结果,与这次普查的新方法、新措施密切相关。
 
其一,“七普”全面启用电子化的方式采集数据。700余万名普查人员持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深入数以亿计的家庭户及集体户,一举告别过去纸表手记这种效率相对不太高、质量可能受影响的数据采集方式。
 
其二、“七普”同时还增设了普查对象联网自主填报通道,更好地满足了人们对于普查工作灵活性、隐秘性等方面的要求。电子化的方式确保数据可直接上报和实时核准,扎牢了普查的质量控制全过程中最关键的一道“篱笆”。
 
其三,“七普”充分利用部门行政记录校验数据。作为在证明公民有效身份、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便利公民社会活动等多方面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信息,身份证号被首次列入普查的主要内容。这使得“七普”可以同公安部门户籍登记、卫健部门妇幼统计等在内的大数据相挂钩,彼此间实现了各取所长、互通有无、查漏补缺,用大数据改善普查工作,推动质量控制技术更上一个“台阶”。
 
在普查间进行的人口调查都是抽样调查,利用抽样比推断人口的总体,总会有抽样误差的存在。这次普查不是抽样,而且是高质量,低漏报,所以导致了一些与抽样调查略不一样的结果,给了我们一些新的认识。
 
1. 人口总量多于年度抽样调查的“预计值”。2019年,年度抽样调查推断的中国总人口为14.005亿。按照每年人口出生和死亡的数据变化,可以预计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应该增长到14.04亿左右。但这次普查的人口总量是14.1178亿,多于预测值。显然,这是这次普查低漏报率,或者说高质量的一个结果。
 
2. 漏报率的改善更突出表现在青少年人口的数量和相对比例上。按照2019年的调查,中国0~14岁青少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6.8%,但是,这次普查的结果是青少年人口占总人口18%,比2019年增加1.2个百分点。原来是比例下降,现在是“上升”了。中国人口更“年轻了。”当然,这不是因为青少年人口 “增加“,而是主要普查低漏报率的结果。
 
3. 漏报率的改善还体现在老年人口数量与比重上。2019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18.1%,现在为18.7%。人口更老了。
 
4. 相应的,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却下降了,现在是63.4%,2019年是65.1%。
 
概括说,人口更“年轻”了,人口更“年老”了,归根结底的原因,是老年和青少年的漏报率大幅度降低了。
 
这次普查,确实是一次高质量的普查,中国普查历史上漏报率最低的普查。
 
文章作者:翟振武,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话题:



0

推荐

严肃的人口学八卦

严肃的人口学八卦

322篇文章 7天前更新

以人口学的视角看世界,传播有趣的人口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