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作者|靳永爱 陈佳鞠

责编|李婷

资料收集|陈诗灵 夏海燕 王子琼 朱小涵

图编|陈诗灵

36岁的芬兰总理下班后到club玩到凌晨四点,本来这事儿也没人知道,但是因为她忘了带手机而错过了通知她隔离的短信,上了BBC新闻,也对国民发表了道歉。读到这条新闻,除了羡慕人家的高颜值外,还由衷地感叹,工作真轻松啊!不仅联想到这位全球最年轻的总理上台就建议实行更加灵活的工作制度,鼓励芬兰国民每周工作4天,每天工作6小时,因为她认为人们应该花更多时间在陪伴家人、爱人以及培养兴趣爱好方面。

这看似跟生育率没有什么关系,实则不然,仔细想想,这还真有可能是提高生育率的一招。人们工作压力小了,跟家人、爱人在一起的时间更多了,生活幸福了,是不是自然就想多生孩子了呢?

北欧国家自2007-2008世界金融危机后总和生育率(TFR)也进入到持续下降阶段,但在全球范围内生育水平还是相对较高的。芬兰的生育率一度降到了1.4以下的较低水平,不知道是不是这位总理感到了危机才开始营造这种家庭文化,可以看到2020年芬兰的TFR有所回升,是不是与这样的政策或文化有关还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

数据来源:Human Fertility Database以及各国统计局官方网站公开数据

 

北欧国家的高生育率到底有哪些秘诀?

我们对北欧国家的普遍印象是社会高度发达、高福利、性别平等,这些因素的确是维持高生育水平的重要条件。但是这些可能都是我们当下不可及的,我们的社会发展程度离北欧国家还有较大的距离,也无法做到像他们那样的高福利,但在文化(比如家庭文化、工作文化)的营造和宣传上,我们是完全可以借鉴,甚至更有优势的。接下来,我们就聊聊北欧国家的文化与生育的关系。

近几年,北欧国家都比较注重塑造“回归家庭”的文化,注重回归家庭、享受家庭生活的文化氛围使得民众愿意将更多精力投入子女养育以及与家人互动。丹麦社会形成了一种“Hygge(Hoo-guh)”文化,即“再家庭化”的风尚。这种文化氛围鼓励丹麦人从日常的忙碌工作中抽身,回归家庭,与关心的人一起放松并享受生活。丹麦在推行“去家庭化”政策的同时,也注重传播“再家庭化”的文化风尚,使工作与家庭的平衡在政策和观念上达到一致。例如,政策规定每一个被雇佣的员工每年依法享有5周的带薪休假,并且丹麦民众普遍都会充分享受这些假期。丹麦人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人们虽然也重视自己的工作和劳动,但并不认为有通过长时间工作来展示他们的奉献精神的必要。在丹麦人看来,工作和劳动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非生活的全部,人们普遍给予家庭生活更多关注,并在家庭成员身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种重视家庭、家庭友好的文化氛围显然也是生育友好的。

Hygge文化中的民众生活

“Hygge”文化

    “Hygge”是一个丹麦术语,在牛津词典中被定义为“The quality of being warm and comfortable that gives a feeling of happiness.”

    “Hygge”意味着创造了一个温暖的氛围,和美好的人一起享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没有什么比和朋友、家人坐在一起讨论生活中的大小事更“Hygge”。

     “Hygge”是关于创造一个和家人们一起放松的安全地带,放下个人生活中的琐事闹剧,放下手机和Pad,专注享受美好舒适的时光。

 

让我们再来看看亚洲国家和北欧国家的工作和娱乐时间。北欧民众花费在工作学习上的时间相对较少,其工作学习时间占比基本都在20%以下,与之相对,北欧民众用于休闲活动的时间相对较多,休闲活动时间占比都在20%以上,其中,挪威民众用于休闲活动的时间最长,占比达到1/4。以中国、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东亚国家的情况则正好相反,民众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工作学习上,尤其是日本民众将全部时间中的26%都用于工作或学习,中国和韩国民众的工作学习时间占比虽然略低于日本民众,但也高达24%,明显高于北欧民众,而在休闲活动方面,中日韩民众的用时则明显短于北欧民众。这反映出相比于北欧民众,中日韩民众面临更大的工作压力,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之中,生活节奏更加匆忙紧凑,甚至于无暇顾及家庭生活,在这种“疲于奔命”的生活状态下,显然难以产生并维持较高的生育意愿。

资料来源:Charmes J. The unpaid care work and the labour market: an analysis of time use data based on the latest world compilation of time-use surveys. 2019.

北欧国家开放包容的婚育观念和多样化的婚育行为也是生育水平较高的重要因素。北欧国家婚姻和生育的关系普遍较为松散,甚至完全断裂,婚姻不再是生育的必要前提。同居、婚外生育乃至丁克家庭、同性家庭、代孕、收养等一系列行为都被社会认可为个人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个人意愿在生育方式选择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个人生育权的实现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特征,诸如单身女子人工授精生育、同性家庭通过代孕方式实现“生育”、非婚同居生育等,都被认为是婚内生育的有效补充形式。

在北欧国家,长期非婚同居已非常普遍,甚至有取代婚姻之势。同居这种婚姻家庭形式并没有对人们的生育行为产生颠覆性影响。挪威、瑞典、丹麦有超过一半的生育发生在婚姻关系之外,冰岛更是有70%以上的生育都属于婚外生育。

瑞典逐渐宽松的同性婚育政策让更多同性恋者能够缔结婚姻,并通过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实现生育。下图显示,女女同性婚姻抚养孩子的比例在快速提升 。

资料来源:Kolk M, Andersson G. Two Decades of Same-Sex Marriage in Sweden: A Demographic Account of Developments in Marriage, Childbearing, and Divorce. Demography. 2020;57(1):147-169.

北欧国家多样化婚育模式和婚育行为被整个社会普遍接受,瑞典的法律明文规定已婚妇女和非婚的同居或单身妇女都可以接受人工授精并生育后代,婚姻和非婚状态下享有相同的生育权,非婚生育子女与婚内生育子女一样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在各种儿童补贴上都一视同仁,甚至还有专门的单亲父母补贴。

当然,北欧国家性别平等相关政策的推行和长期以来形成的性别平等文化也是非常具有借鉴意义的。北欧国家制定政策,保障女性劳动参与、减轻女性儿童照料负担、帮助年轻人平衡家庭与工作、推动社会各领域性别平等程度不断提升。自2000年以来,北欧五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都保持在64%以上,特别是近些年,更是都高达70%以上。研究表明,女性劳动参与率跟生育率是呈正相关关系的。这直接反驳了那些“想当然地认为女性回归家庭,全职照顾孩子,生育意愿就高了,生育水平就上去了”的想法。

在私人领域,北欧国家的男性对传统性别观念以及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体系的认同程度不断下降,越来越接受现代平等的性别观念,自愿承担了包括儿童照料在内的较多家务劳动。如表所示,北欧国家男性与女性在家务劳动中的贡献比例是最接近的,尤其在瑞典、挪威和芬兰,男性承担的家务劳动已接近一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日本和韩国,80%左右的家务劳动都是由女性一人承担的。

资料来源:Charmes J. The unpaid care work and the labour market: an analysis of time use data based on the latest world compilation of time-use surveys. 2019.

那么我们到底靠什么促进生育水平提高呢?除了在我们这篇文章提到在家庭、工作、性别平等文化方面持续发力外,硬件设施建设当然要跟上来,目前重中之重是3岁以下婴幼儿托幼服务体系的建设。北欧国家的0-2岁入托率非常高,比如挪威在80%以上。只有真正把母亲、年轻夫妇从繁重的照料负担中解脱出来,民众才敢生、才会考虑多生。

北欧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并非某一项政策就能显著促进生育率提高的,所谓“天时地利人和”讲的是一个各项政策都综合发力的状态,目前的我们既需要高质、普惠的婴幼儿服务,也需要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促进性别平等(让女性敢生),更需要减轻年轻人的工作压力,营造家庭文化,提高全社会的幸福感。“路漫漫其修远兮”,很多政策的落实却迫在眉睫!

最后的最后加一个尾巴,高平等、低竞争的社会环境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北欧国家民众对生活和工作的看法。在“内卷”盛行的社会,想重塑家庭文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改变家庭文化也许需要从工作场域开始,技术的变革可能可以持续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提倡高效的工作文化,破除低效的流程与不必要的繁文缛节,也许就是其中的一个解法,毕竟很多研究已经表明缩短工作时长事实上还有利于效率和创新的提升。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话题:



0

推荐

严肃的人口学八卦

严肃的人口学八卦

322篇文章 10天前更新

以人口学的视角看世界,传播有趣的人口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