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作          者 |  郑叶昕 

责          编 |  李   婷 

图文、视频 |  董浩月

 

2020年12月,应疫情防控要求,人口学口述史摄制组经检疫进入了周清老师所居住的通信兵大院。庄严的八一军徽提醒着我们周清老师不平凡的一生——她曾作为译电员参与了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全军共两名通讯兵,另一位是她的舍友,不幸在战役中牺牲。炮火磨炼出了她坚强的军人意志,在抗美援朝的三年半时间,她陆续完成了近一百万字的成果贡献。

 

回国后,为继续建设祖国,她于1955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并在我国人口学科初创与起步时进入人口研究所,不断深耕于此,在人口理论、婚姻家庭、女性人口以及农村人口与发展研究上颇有建树,同时教书育人、不断吸纳和培育优秀的人口学人才,在学科体系建设和组织架构上做出了卓越贡献。

 

访谈当天,阳光格外好。为招待我们的来访,周清老师前一天工作至两点完成了她的自述,并整理好与人口学科相关的材料供大家参阅。收尾时,阳光落在了人口学会颁发于她的终身荣誉会员奖杯上。我们也正巧读到她自述的最后一页,上面谦逊地写着:“现将证书和奖状铺开由他人去评价吧!谢谢你们的访问,我的错误之处请予以批评指正。”

 

时隔一年,奖杯依旧耀眼,只是斯人已逝。

△图为中国人口学会颁发的终身荣誉会员,摄于2020年12月。

 

Ⅰ.“我有一个心愿,希望向女性英雄人物学习”

周清老师1932年出生在四川宜宾县的贫民家庭。靠亲戚周济,在军阀混战、生活穷苦中开辟荒地、种瓜吃瓜,艰难求存。这段童年经历使她充分了解农村的生活情况,也培育了她报答抚养恩情、回馈农村发展的初心。

 

日本投降后,周清老师受进步思想的影响,立志走向社会、自力更生,因此主动报名了青年培训,被分配了治安保卫的工作。“清查户口、禁烟、禁毒、禁嫖娼、抓土匪,我都干过”。周清老师能吃苦、胆量大,能勇挑重担,被晋升兼任领导工作。

 

后来,为补充剿匪力量、加强各地区的统筹联系,周清老师参加了译电工作,学习使用无线电通讯,并随15军进入朝鲜,参加了闻名遐迩的上甘岭战役。炮火磨练出她钢铁般的意志。重要且艰巨的通信工作要求周清老师日均翻译500字,并且大多数工作都必须在战场上、行军路上或者坑道里完成的,异常辛苦。深受党培养与教育的周清老师牢记使命、攻坚克难、浴血奋战。

 

战争的洗礼并没有让人意志消沉,相反,周清老师身上有着一股举重若轻的乐观精神。在谈及自己88岁的高龄时,她笑着说,“我啊,年轻时候锻炼过来的。经历过战争的人,过了生死关了,觉得能活着就是最大的胜利了”,让人印象深刻。

 

战争结束后,周清老师考入人大农经系,后转入人口所参与学科建设。自小立志向女性英雄人物学习的她,不仅自身就是很好的榜样,还希望进一步提升全国女性的福祉、澄清对于女性的错误认知。

 

周清老师表示,“我自己就是女性,所以对女性的经历、需求,有一定的代表吧,我决心要研究女性人口”。最为典型的就是证明女性的家务劳动具有价值,贡献力量不比男性低。为此,她带领团队专门为这一问题设计了指标,详细论证了家务劳动的经济价值,不断推进我国性别平等进程,为保障女性权益而努力。

 

Ⅱ.“哎哟,我就拼命地做、拼命地学”

从一名通信兵,到一代学科人。传奇的人生经历背后是角色的几次更换。为此,周清老师用两个“拼命”形容这段精彩的奋斗史。

 

“当时抗美援朝回来,部队像苏联一样学习建设国防军。这不面临转业么,我还是希望能多提高自己,多做贡献。所以我说:‘我要考大学’。部队首长说:‘那你去考,我们推荐你,但是还要经过考试合格才可以上。如果你考不上,还得面临转业。’我就拼命地自学,一边工作,一边自习。”

 

1955年,周清老师已经是正排级干部,享有一定工资待遇。但她坚持“我要学习上大学,再苦也要上”。她选择和农民切身利益关系密切的农业经济系,一方面感恩农民对她的抚养,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发展农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这是她从从军到治学的一个转变。

 

另一个转变发生在筹建人口学研究机构之初。有两个时代背景:首先,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历史地位,需要参加1974年举办在布加勒斯特的第一次世界人口会议;其次,“三年灾害”后补偿性增长的人口给资源环境带来了压力,但计划生育工作在实践和理论上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此,刘铮受命创建了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原北京经济学院人口研究室)。周清老师考虑到自己对农村人口的了解和现实中控制农村人口增长的紧迫性,也加入到人口所积极贡献力量。

 

△图前排右一为周清老师

 

“那个时候,只有刘铮一个人研究人口理论。我就向他学习,接受他的任务。我就拼命地学吧!”周清老师从马恩列斯有关人口原著入手,编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有关人口问题的论述》,并参与《人口理论》编写工作。

 

周清老师的核心观点可概括为二:第一,人口是社会历史范畴。相比于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的人口规律尚未得到直接论述,有待发展;第二,马克思的两种生产理论为发展新人口理论提供基础,即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存存在相互依赖、渗透与制约的关系。这些观点对指导中国人口理论的发展,推动计划生育的实践都有一定作用。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周清老师的每一次“拼命”,都是心怀祖国下的积极进取,虽然辛苦,但也成就了人生命的底色,赋予了生命的意义。

 

Ⅲ .“多少年站着都可以讲课,坐着还怕不行啊”

 

访谈前,由于担心已经88岁高龄的周清老师久坐不太舒服,摄制组试图调整座椅。周清老师笑着回应了我们的担心(见标题)。这句话也是周老师孜孜不倦、教书育人的写照。

 

作为校“优秀班主任”,她坚持与学生做朋友,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作为人口学系《人口理论》等课程的首位主讲教师,她重点培育学生的能力素质,总结的“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三结合的做法与效果”获得校级优秀教育成果奖。

 

△图为访谈中的周清老师

 

虽然离开教学一线已有段时间,周清老师仍然清晰地记着每个同学的名字,和访谈的苑雅玲老师聊起一次前往顺义、密云县的社会调查经历时,依旧绘声绘色、妙趣横生。

你们怎么学的啊,我当时领了一个社科院的课题,研究农村小城镇的城市化,带你们去郊区县。怎么判定(城镇)有没有城市化呢?不是把那个户口本都收集起来,一户一户地查,进行典型调查吗?对不对?最后编写出村、乡、镇农村的劳动力结构,写出10篇调查报告。每个年级五篇,两个年级十篇。

那时候社调比较辛苦,也没有什么调查经验。我们有一个男生同学,当时一大早出去,见地里有妇女在干活,就跟人聊天,问人家生育意愿,把人家妇女都吓跑咯(哈哈哈)。

哎哟,当时啊,农村交通很不方便,没有机械化交通工具。我就骑着自行车,20多个乡,跑啊。一个乡一个乡地去看你们、指导你们,够辛苦的了,真的。

还有一次是前往山东省泗水县做农村扶贫问题的调研。周老师回忆起来满满的都是对农民贫困生活的心疼,“那时候是真贫困,没有吃过大米、白面,都是白薯面。白薯收了以后切成片片,晒干了磨成面,天天吃那个。”后来课题经费到账后,周清老师把所有的钱都交给泗水的扶贫办,由他们去分配给有需要的户家。

 

社会调查虽然辛苦,但是却是最贴近中国大地、最能激发学生热情、讲好本土故事的方式。许多调研时触发的心得,成为未来研究的着力点。这些校园时光的经历,不断滋养着一代人口学学生,也鼓励着他们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不断奋进。

 

纪念

周清老师记性极好,和谁一块合作编书、一起出访国外,得到谁的帮助,叙述时都娓娓道来。她乐观,“活到100岁要努力努力”;开朗,谈到电教处邀请她为全国农民讲授农村人口时,“我记得还有录像呢!”;自我要求严格,准备了一堆资料,甚至手写了自传以备我们需要。

 

虽然“教授也会熬夜”成为了几个学生们的新鲜事,但是一想到周老师年近90、德高望重,有这般细心和认真便心生敬佩。听闻周老师仙逝,悲恸之余也在不断自省:老一辈人口学者们完成了他们的时代任务,留下了开拓者的精神。作为后辈,我们能否继承与发展好这门学科,留给我们的时代任务如何辨识与完成,这是未完待续、也是印刻于当下实践的问题。

 

死亡并不是真正的终点,遗忘才是。我们摘取了周清老师手记内容作为文章结尾,深情纪念一代人口学科建设者——周清老师。

图为周清老师的自传,内容为:
 

“人大人口所的建立与发展,对社会的贡献,教委和计生委、人口学会给予高度评价,是人口学系所在校党委和社会人口党委领导下,全体教研同志和人口研究、人口资料室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优良传统一定要保持、发扬光大,这是我的留言。”

 

话题:



0

推荐

严肃的人口学八卦

严肃的人口学八卦

321篇文章 5小时前更新

以人口学的视角看世界,传播有趣的人口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