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作者:江苏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研究员 苗国

背景: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 2000 年的 12.5% 跃升至 2024 年的 59.6%,青年群体平均受教育年限延长至 14.3 年。延寿时代,人力资本投资的延迟效应与就业市场的“35 周岁门槛现象” 形成尖锐冲突 ——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4 年标注“35 岁以下”的岗位占比达 62%,互联网、金融等“青春饭”行业尤为显著,即便相对就业稳定的体制内招聘,也多把年龄准入限制放在突出位置,升学-就业-婚育领域诸多年龄筛选机制,通过类似的“大龄歧视”文化,建构了广泛的社会焦虑体制。教育扩张与职业黄金期的错配,迫使个体在有限的时间窗口内完成“学历积累 - 职业晋升 - 婚恋生育 ”的多重人生任务,形成德国社会学家贝克所言的“风险社会” 代际传递,年龄恐慌由此在全社会蔓延。


 

01

年龄荒:复数童年的单向化延拓与过密化竞争

1934 年美国社会哲学家芒福德(Lewis Mumford) 在《技术与文明》( Technics and Civilization)这部经典著作中指出,现代工业时代的关键机器不是蒸汽机 ,而是时钟。现代资本主义兴起后,现代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培养新型的时间观念和纪律观念, 集体生活的节奏、组织和管理时间的方式都发生了巨变,时间开始具有重要的社会面向。以自然时间节奏为中心,有关个体生命历程的时间社会规范定义技术不断演进,时间同人们的身体体验、心理感受、生命历程密切相关。

 从生物学视角出发,童年处于生命萌生到成熟的初级过渡阶段,弗朗兹·博厄斯(Franz Boas)的“复数童年”(“Multiple ChildhoodS”)理论认为:“与生物的不成熟不同,童年并不是人类群体的自然特征或固有的生物性特征,而是以许多社会的特定结构和文化组成部分存在”,童年的经历会根据个体不同的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等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过去半个多世纪 ,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预期寿命大幅增加。人口延寿成为全球趋势 ,生理延寿本意味着个体的社会化生命历程的跨度(life-span)不断延拓,“复数童年”之后人生自我书写的精彩与多样化程度本应提升 。然而,现实却恰恰相反,随着社会时空高度压缩的不断推进,以生理年龄段为明确划分界限,精密且复杂的自我生平 KPI 考核体系贯穿整个社会系统及社会成员的生命周期 ,如升学排名、家庭组建、生育教养、薪酬体制乃至组织晋升等,日常时间不足、年龄恐慌现象日益加剧。

在现代竞争和绩效社会意识形态作用下,“复数童年”逐渐萎缩为“过密化”(involutional)竞争筛选机制所框定的“单向度人生”。35周岁就像一道看不见的“年龄墙”,原本限于职场的35周岁魔咒,扩散至教育科研、职业发展、婚姻生育乃至社会福利分配等诸多竞争性领域。

02

两荒与中年危机背后的社会时间机器

人的一生以“年龄”为时间单位,以特定的顺序在不同的阶段扮演各种社会角色,“时间年龄-社会人生”竞争轨迹筛选制度的全面入侵,生命历程筛选机制的跌宕起伏,形成了以儿童与青少年、成年与老年三分时序结构为理想类型的结构性整体。生物学意义上的“生物钟”时间结构与功能表面上控制着物理意义上的个体生命历程。现代空间的激增要求在不变的时间单位中塞入更多的事件,现代人不可避免地陷入到由时空激增所营造的诱惑、好奇、矛盾、紧张和焦虑之中,这一现代节奏的性质命名为“荒”。

(1)“年龄荒”与“中龄压缩”之内涵。“年龄荒”是现代社会生命历程标准化与制度化的产物,表现为个体在生命历程中因年龄门槛限制而面临的时间焦虑与机会排斥。从“复数童年”到“成年期”(人到中年),现代加速社会体制愈加严格区分生命历程周期的每个阶段,教育扩张与压缩老龄化激发“中龄压缩”效应,个体生命历程的理性化和制度化合力使得自我生平书写标准化。中年危机感其本质是“时间荒”在年龄维度的具象化,尤其以“35周岁魔咒”为典型,贯穿教育、就业、婚育等关键领域,形成社会性的年龄歧视与结构性不平等。中龄期这一生命历程介于现代教育-就业-婚配体制支配的“复数童年”、“青春期”及“压缩老龄化”之间,教育扩张和老龄延寿带中龄压缩效应,生命历程时间系统则表现为制度化、标准化和弹性化三种杂糅态势,从教育轨迹向就业与婚育轨迹切换的成人转折期变得日益重要。

图一:中龄压缩:人口预期寿命增长与教育扩张的代际影响(1950-2020)

时间作为日常生活重要的符号系统 ,不仅发挥着协调社会运行的制度性功能,同时作为社会化的重要路径 ,个体也通过对这一制度性符号系统的习得, 不断形塑特定的时间认知与社会想象。所谓“两荒”,即“时间荒”加“年龄荒”。中年危机感是一种与时间和年龄感觉“不够用”密切相关的社会性焦虑,个体生命历程的理性化和制度化合力使得自我生平书写标准化,这种标准化模式带来激烈的同龄人队列竞争效应,年龄恐慌归根结底源自时间荒的生命历程体验。 年龄分割不平等因素构成“累积劣势”效应,教育过度扩张带来个体生命历程跨度萎缩的负面冲击都愈加显著。

(2)两荒的深层次社会结构根源。①人力资本筛选体制:现代社会的教育、就业和福利制度通过“年龄-时间”匹配机制,将个体生命历程标准化。。“个人-家庭-组织”被高度绩效主义所驱使,现代教育锦标赛体制使得童年期和青春期的竞争强度大幅攀升,教育扩张延长了童年期竞争,却压缩了中年期的试错空间。②时空压缩效应:工业化与信息化加速了社会节奏,生命历程被“过密化竞争轨迹”主导,个体需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升学、就业、婚育等标准化任务,导致中年期面临“双重压力”——显性的机会排斥(如职场年龄门槛)与隐性的文化贬低(如“中年无用论”)。③代际叠加脆弱性:中年群体需同时应对自身健康风险、子女教育压力及长辈照护责任,形成“一老一小”健康冲击的代际叠加效应,加剧身心负荷。

(3)中年危机的多维表现。①就业不稳定:35岁以上劳动者面临职场年龄歧视,灵活就业加剧职业倦怠与失业焦虑。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琐事多,薪资要求高,并非雇主的最佳人选。不稳定就业(Precarious employment)社会形态下,“35岁即毕业”的高风险人群多集中在体制外,但无论体制内外,都对中龄(大龄)劳动者更不友好,只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体制内主要是年龄过线后晋升向上无望的职业倦怠,体制外则更显著体现为就业不稳定与年龄排斥。②婚育延迟与家庭压力:“不立业-不成家”模式导致婚育年龄推迟,家庭再生产与职业发展冲突显著。通过某个年龄是否婚育,判断个体发展潜力甚至职业责任感高低,生理年龄只不过客观生命数字,却在日常生活中成为文化禁忌,适龄未婚育往往被贴上“敬业精神、专注力和竞争力不足”等负面标签,这种“泛污名化”年龄性别歧视在竞争性场域的刻板印象堆叠,不仅恶化了女性自主生育价值的彰显,也形成生育不友好的两性对立文化氛围。③健康透支:超时劳动、职业倦怠与家庭照护压力共同侵蚀中年人的生理与心理健康。相比享受家庭和社会福利制度优待的“儿童-青少年-老年”代际人口,“教育-就业-健康”三维脆弱机制连锁效应作用下,中龄期既受显性“阈值筛选”制度排斥,又被生理年龄隐性“贬低文化”钳制,就业不稳定与职业倦怠加重个体身心负荷,家庭成员健康风险呈现代际叠加趋势。

总之,社会时间机器通过现代人力资本筛选体制,搭建各类组织形态资源的“社会时间-生理年龄”匹配机制,建构了“单向度人生”的制度及文化环境。“时间荒”是由于在制度性的工作时间内无法完成所分配的任务,或难以达 到人们所要达成的目标(如增加收入、晋升),人们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从而挤压自由时间。“年龄荒”是指时间焦虑在生命历程成为更为具象化的症,比如,年龄焦虑、未来职业规划焦虑等,是与时间焦虑和“时间荒”紧密联系。年龄门槛分割效应下,优绩主义激烈竞争和职业倦怠互为因果,中年人只能鼓足勇气,与身居高位、占有资源禀赋优势的行业资深老人同台竞技,青年人更显力不从心,躺平和倦怠社会心理蔓延。

03

结论与反思:如何应对“两荒”中年危机

依托“两荒”时间焦虑的社会建构,本文对“标准化”单向度人生异化展开社会学想象力,针对35周岁魔咒为代表的“年龄荒”,进行了初步探讨,并生命历程“制度化”及其社会时间的“年龄分割不平等”体制进行系统反思——过密化竞争轨迹使其在中龄期试错成本高、容错概率低,中龄黄金期的社会价值被污名化,“年龄分割不平等”机制使中年人成为现代加速体制“降本增效”的高风险群体。生命历程过程中“个体资本”积累与“时间-年龄”社会化工具紧密捆绑——晚期现代生活新的“异化”方式建构了一整套“年龄分割不平等”体制,压缩个体自由时间,尽早达成个体成就和完成生命历程重要事件,加剧中龄期的“两荒”体验。

年轻作为一种最重要的个体化资本,无论就业还是婚育,在不擅长的路径依赖中浪费宝贵生命时间是一种“囚徒博弈”,社会成员在“教育-就业”年龄分割体制内沉没成本越多,“两荒”导致社会性断乳推迟以及个体选择空间的萎缩可能性越大。如何让社会时空的高度压缩变得相对和缓,规避教育、就业、健康等脆弱因子成为“压垮骆驼最后一根稻草”,人类需提早准备找回自我主体性,避免自我时空压缩和生命时间的过度道德化带来的生命历程异化,更重要是在法治层面维护劳动者“年龄权益”——劳动法规、规章以及相关政策应当构建针对年龄歧视的社会规范体系,工会等劳动保护部门应将现实中存在的各类年龄歧视行为予以类型化,明确规定年龄歧视的表现形式和构成要求,加大案例曝光和惩处力度。

言而总之,本文从生命历程社会时间与社会结构“嵌入”和“脱嵌”视角,对“中龄期”的两荒与中年危机现象加以初探,年龄分割不平等概念的提出对推动建构“全龄友好型社会”中国学派话语体系,拓展中国特色家庭经济学与人口社会学研究内涵与外延,以及人口与家庭事业的中国式现代化大有裨益。生命历程的弹性化及其社会结构优化则是一个充满社会学想象力的时代议题。

话题:



0

推荐

严肃的人口学八卦

严肃的人口学八卦

371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以人口学的视角看世界,传播有趣的人口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