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侗见:传统与现代

——侗族发展历程

石榴子主题文章

侗族(侗语:Gaeml)是中华民族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一个民族,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侗族如今约有350万人,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排名第11位。这样一个人口过百万、延绵千年的少数民族,如今的人口和社会发展情况如何?严八编辑部从本期开始推出石榴子主题文章系列,对各民族人口的发展历程展开介绍和讨论,本期我们将首先从侗族的族源、人口发展状况、名人事迹、文化习俗等方面出发,全面介绍了侗族的人口发展历程。

图片来源:石佳能

侗族起源

Gaeml

关于“侗族族源”如何,目前学界主要有两种说法:土著说外来说

土著说认为:侗族的族源与古代的越人有关,侗族先民自古就生息繁衍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交接之地,他们是形成侗族的主体部分;但他们也吸收了外来的民族,是在长时间和其他民族的交往,互相影响中发展而来的。“黔中蛮”“武陵蛮”“五溪蛮”是秦汉时期居住在今湖南、贵州、广西等省的交界族群。这些称呼均是概称,包含了多种族群的成分,同时也反映了侗族与苗、瑶、土家、仡佬等民族在历史上的密切联系,以及侗族在形成中与其它民族的互动关系。

外来说分为两种:“江西说”或“梧州说”。“江西说”主要依据家谱,史籍记载及传说而来。“梧州说”则更能反映侗族的源流及发展历程——正如民间传说所言,侗族在远古的时候定居于梧州,迁徙时沿浔江而上,途经柳州,潮都柳江进入贵州,首先落居古州,而后再由古州延伸,一部分迁居通道,再由通道北移天柱、新晃,另一部分向东迁移,定居于三江和龙胜等县。

(“梧州说”迁移示意图)

数说当代侗族人口

Gaeml

从1982年以来,侗族人口基本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人口规模从1982的143万上升到了2020年的350万,在近40年间人口规模扩大了145%,比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增幅高59个百分点,比同期中国大陆总人口增幅高105个百分点。

(1982年来侗族人口规模变动情况)

侗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的交接处,根据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侗族人口中47%的分布在贵州,25%的分布在湖南,10%的分布在广西,2%的分布在湖北。但还有7%分布在广东,4%分布在浙江,但在1982年,相对应的比例仅为0.05%和0.008%。

改革开放后,侗族人口从几乎不流动转变为超过三分之一的侗族人口是流动人口。2000-2010年间,侗族人口流动参与度从6.7%上升到了17.4%,实现了人口流动参与度对少数民族和总体人口的反超。2020年,侗族流动人口达到119万,人口流动参与度达到了34%。

由于侗族人传统居住在大多处于山脉盘亘、群峦重叠的大山区中,所以改革开放初期,侗族人口城镇化率不到10%,低于全国水平,也低于少数民族平均水平。到2010年时,侗族人口城镇化率也仅为30.5%。在2010-2020年间,侗族人口城镇化率迅速上升,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并且城镇化率实现了对少数民族平均水平的反超。

(1990-2020年侗族人口城镇化情况)

改革开放初期,侗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3.9年,低于少数民族平均和全国水平。但从1990年开始,基本上平齐或者略高于全国少数民族平均受教育水平,2020年,侗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6年,从和全国人口相比,还存在约1年的差距。

(1982年来侗族人口受教育情况)

侗族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原始公社时期和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长期以来,侗族地区都以水稻农业为主。从1982-2010年间,侗族人口一直集中在第一产业。但第一产业占比从1982年93%下降到2010年的64%。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侗族人口占比持续上升,特别是2010-2020年间,从事第三产业的侗族人口占比大幅上升23个百分点,使得第三产业成为侗族人口最主要的聚集产业。

(1982-2020年侗族人口产业情况)

 

名人事迹

Gaeml

在近代,侗族中也涌现出不少知名人物,尤其以粟裕大将(1989年,粟裕夫人楚青向会同县提出书面申请,改变民族识别为侗族)和龙大道革命烈士(父亲是苗族人,母亲是侗族人)最为著名。

文字和文化习俗

Gaeml

侗族延绵数千年,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从语言上看,侗语是侗族人民的主要交际工具,也是民族标志的主要特点之一。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又称侗台语)族侗水语。分南北两个方言区。以贵州锦屏县南部侗、苗、汉杂居区为分界线。北部方言因受到汉语影响较大,汉语借词明显多于南部方言。

(侗族语言分布情况示意图)

从文字上看:历史上,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曾用石头、草标、黄豆记事,用辣椒、火炭、鸡毛等象征物传递信息。到清乾隆时,一些读书人借用汉字记侗音的方法记录侗族歌词及编侗歌。小农经济下,交通闭塞,学校很少,教育落后,大歌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在民间流传。那时候,人们以“会唱歌”、“会歌多”为荣,谁掌握的歌越多,谁的知识就越丰富。当时侗族人民认为读不读书没关系,但不学歌就不行,因而有“用歌替书”之说——侗族大歌不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也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侗族大歌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图片来源:抖音视频截图

1958年8月,侗族语言文字问题科学研讨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讨论通过以贵州省榕江县车江侗语为标准音,以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采用拉丁字母创造《侗文方案》。1982年8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通过,通道侗族自治县在部分乡开展侗文试行工作。

 

从服饰与织染上看,侗族传统服饰以青、紫、蓝、白为主,女性普遍戴银项圈、手镯、耳环、银花等装饰。男性青壮年穿7-9个纽扣有领对襟衣。侗族家庭纺织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其中侗锦是侗布之最:侗家妇女运用几何、素描、水彩画和抽象夸张手法,制作出题材广泛的侗锦。

(侗族的服饰与织染)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习俗,侗族有着相当丰富的旅游资源,特别是在民族建筑方面,侗族特色建筑格外引人注目。以鼓楼、宅门、风雨桥为代表的侗族建筑,被誉为建筑“三宝”。

(侗族建筑“三宝”:鼓楼、宅门、风雨桥)

图片来源:小红书

2023年,贵州村超火爆出圈;在村超比赛中,多彩的传统侗族元素与激情四射的现代体育元素同场出现,展现出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从2023年5月13日到7月23日,榕江吸引游客25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39亿元(2022年榕江县GDP为93亿元),表明榕江侗寨通过挖掘自身资源禀赋,传承优秀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现代化转型发展过程中的新案例。

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生活方式。侗族人崇尚自然、载歌载舞,还保留了凤岭侗寨等极具民族特色的建筑艺术。欢迎大家继续了解侗族以及游历侗族地区,并开展以侗族为切入点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作者|邱玉鼎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生

责编|吕利丹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

图编|陈诗灵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学生

图片来源|石佳能,抖音,百度图片,小红书

话题:



0

推荐

严肃的人口学八卦

严肃的人口学八卦

332篇文章 4小时前更新

以人口学的视角看世界,传播有趣的人口学。

文章